《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25年9月2日获开封市人民政府批复(批复文号:汴政批复〔2025〕18号)。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河南省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修订)》的有关规定,现对《规划》成果进行批后公告,将有关情况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柳园口乡行政辖区范围,包括乡域和乡政府所在地两个层次。
乡域规划范围为柳园口乡行政辖区全部国土空间,包括牛庄社区、三道堤社区等22个行政村以及柳池。重点对乡所辖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修复作出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重点统筹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
乡政府所在地规划范围北至沿黄大道,西至于公路,南至惠北泄水渠,东至蔡坟村。重点细化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实现功能完善和结构优化。
2.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年为2025年,目标年为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
二、发展定位与目标
1. 发展定位
开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黄河文化的重点乡镇、开封生态空间治理示范乡镇、开封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乡镇。
2.发展目标
建设开封市黄河流域城河共生特色的展示核心区、开封市绿色发展样板区、开封市乡村振兴示范乡。
开封市黄河流域城河共生特色的展示核心区,保护展示黄河文化遗迹遗产,挖掘弘扬黄河文化,讲述开封人民顽强对抗黄河洪灾、用水、治水的动人故事,展现城河一体、共荣共生的和谐画卷,打造彰显黄河文化独具特色的核心展示区。
开封市绿色发展样板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推进自然保护地保护与提升工程,加强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务实培育发展绿色产业,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加强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功能完善和谐的绿色发展样板区。
开封市乡村振兴示范乡,打造现代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服务、生态涵养、生态观光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优化村庄布局,完善公共服务配置,补足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使柳园口乡成为开封市乡村振兴样板区。
——至2025年,耕地保护扎实有效,全域土地整治合理高效,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
——至2035年,生态功能完善和谐,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绿色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黄河城河共生特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广泛深远,成为开封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支撑;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一带、一轴、一心、三区”的空间格局。
“一带”:黄河生态文化带。
“一轴”:安远门大道城乡发展轴。
“一心”:黄河文化展示和乡村综合服务复合中心。
“三区”:是指黄河文化展示服务和乡村振兴集中发展区、黄河湿地涵养及生态保护区、特色农业发展区。
四、综合交通体系
以“乡为节点、村庄为网点”的目标,促进农村公路联网成片,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打造便捷舒适、安全可靠、智慧高效、优质多样的“四好农村路”。
公路干线系统形成“三纵三横”的乡域主要道路系统。
“三纵”由西到东依次为:X006(安远门大道)、Y014、X004。
“三横”由北到南依次为:Y003、大堤路、沿黄大道(S312)。
五、村庄布局优化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差异化推进乡村建设。规划集聚提升类村庄6个,包括牛庄社区、老君堂社区、王周庄社区、刘店社区、小马圈社区、三道堤社区。特色保护类村庄1个,为半堤社区。整治改善类村庄8个、搬迁撤并类村庄7个。
搬迁撤并类村庄近期按照整治改善类村庄管理,远期对搬迁撤并类村庄进行迁建,推进滩区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复垦。
六、城乡生活圈规划
1. 乡域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形成“乡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三级结构。
乡集镇:乡政府所在地。
中心村:牛庄社区、三道堤社区、王周庄社区、小马圈社区、刘店社区、老君堂社区、半堤社区
基层村:小李庄社区、大李庄社区、梅庄社区、和尚庄社区、张庄社区、刘庄社区、谢庄社区、轩楼社区、孔堂社区、朱场社区、丁庄集社区、陶庄社区、柳园社区、大马圈社区、大辛庄社区。
2.社区生活圈构建
强化乡集镇社区生活圈综合服务能力,布局满足乡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的各类服务要素,形成乡村社区生活圈服务核心。充分依托中心城区已有服务要素基础,推进基础设施和服务要素共建共享。
七、产业规划
1. 产业发展策略
高标准建设柳园口黄河游览区,重点打造全域旅游空间体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先进要素集聚支撑,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合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强基础、扩规模、补短板、促融合、创品牌、突特色”的发展思路,将农业产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道路。
2.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围绕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农业产业集聚高效发展,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为方向,构建:“一核、两轴、三区、多点”的产业布局模式,推动乡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核:城乡融合发展核。
两轴:安远门大道乡镇发展轴,黄河生态文化发展轴。
三区:黄河生态保护区、沿黄农文旅融合发展区、现代农业高效生产区。
多点:结合陶庄社区、孔堂社区、小马圈社区、大马圈社区等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果蔬采摘;结合老君堂社区中草药种植,发展中草药健康旅游示范园;其他村庄结合自身条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黄河安澜。
八、历史文化保护
1. 构建高品质黄河生态文化带
紧密贴合黄河生态文化带战略定位,挖掘柳园口乡黄河文化历史资源,保护与展示开封市悬河景观、黄河水利工程、黄河决口遗迹等历史资源特色。
2.历史遗存保护
保护半堤村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其传统格局、空间尺度和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村镇形成发展所依托的自然环境,延续村镇整体形态布局特征,加强对传统民居的修缮引导和对新建改建建筑的风貌管控。
保护柳园口乡域内的四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仓颉陵、林公堤、冯玉祥兴修水利碑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护城大堤。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促进非遗保护展示与乡村空间载体相结合,依托乡政府所在地、非遗文化产业园、传统村落等作为花生糕制作技艺(白记花生糕制作技艺)、大马圈盘鼓、北宋官瓷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主题展示空间、工艺作坊和表演场地,建设特色产业园,促进非遗传承空间序列与传统文化展示相结合。
九、乡政府所在地规划
1. 用地布局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先保障民生服务,重点保障商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服务乡镇产业发展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品质。柳园口乡政府所在地发展方向为向南发展。
适度增加居住用地规模。新增居住用地主要为安远门大道拓宽工程迁建居民安置用地。
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供给,规划乡政府所在地公共服务中心。
优先保障文化产业、文旅产业、一三产融合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柳园口乡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保障非遗老字号产业园、特色商业街区、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用地。
中部综合服务组团重点结合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集镇公园,远期东部文化展示组团重点打造黄河治水文化公园。增加小微绿地公共空间,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合理安排交通运输、公用设施用地规模,补足公用设施短板。规划完善交通体系,保障消防、环卫、供水、排水等设施用地需求。
2. 道路交通规划
乡政府所在地形成“四横两纵”的主干路系统。“四横”:沿黄大道、水清路、安澜街、水秀路;“两纵”:于公路、安远门大道。
“两横三纵”的次干路系统。“两横”:兴农路、水清路;“三纵”:仓圣路、田园路、如诗街。
十、规划实施保障
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强化规划严肃性。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规划成果实施状况进行动态评估、监测和预警。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充分调动民众参与规划管理决策的积极性。